(专业代码:081701)
东北大学化学工程学科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硕士点,是在国家重点学科--东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东北大学化学工程学科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重点研究有色金属提取与分离过程中的化学工程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本学科与冶金、材料、资源、新能源等学科交叉,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和企业具有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基础。东北大学化学工程学科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工程师组成的学术思想新、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反应工程学;分离工程理论及技术;微生物化学理论及技术;电化学反应工程;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表面工程与环境腐蚀。
一、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程科学,主要解决化学品、材料、能源、环保和冶金等生产、处理过程中的物料输送、混合、分离、能量交换等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分析与设备设计、优化、模拟等工程问题,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五个二级学科之一。本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要掌握较完善的质量、热量、动量传递基础理论和伴有传递过程的化学反应(包括各种非催化和催化反应)工程基本理论,明晰本研究方向的前沿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学科发展概况和方向,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素养和道德理念,具备一定的化学工程理论研究和开发新型反应、分离、传能技术及设备能力,具有一定研发化学新产品、新技术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一)化学反应工程学
(二)分离工程理论及技术
(三)微生物化学理论及技术
(四)电化学反应工程
(五)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六)表面工程与环境腐蚀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为2~3学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一)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授课/组织单位 | 备注 |
必修课 | 1 | y20146700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考查 | 文法学院 | |
y201467000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考试 | 文法学院 | | ||
y2014680001--2014680005 | 硕士外语(一学期) | 64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备注1 | ||
学院 确定 | y2014520001 |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 | 1 | | 材冶学院 | 备注2 | |
y2014520002 | 学术报告与讲座 | | 1 | | 材冶学院 | 备注3 | ||
1 | y2014620002 | 数值分析 | 48 | 3 | 考试 | 理学院 | 三选二 | |
y2014620003 | 最优化方法与理论 | 48 | 3 | 考试 | 理学院 | |||
y2014620004 | 数学物理方程 | 48 | 3 | 考试 | 理学院 | |||
y2014520125 | 传质与分离工程 | 32 | 2 | 考试 | 材冶学院 | 三选二 | ||
y2014520126 | 化学反应工程 | 24 | 1.5 | 考试 | 材冶学院 | |||
y2014520087 | 电化学研究 | 32 | 2 | 考试 | 材冶学院 | |||
2 | y2014680006--2014680010 | 硕士外语(二学期) | 32 | 2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备注1 | |
选修课 | 1 | y2014680011 | 二外英语 | 64 | 4 | 考试 | 外国语学院 | 备注4 |
| y2014520128 | 宏观动力学研究方法 | 32 | 2 | 考查 | 材冶学院 | | |
y2014520129 | 工业微生物学与分离提取新技术 | 32 | 2 | 考查 | 材冶学院 | | ||
y2014520130 | 环境腐蚀理论与应用 | 32 | 2 | 考查 | 材冶学院 | | ||
y2014520131 | 新能源材料 | 32 | 2 | 考查 | 材冶学院 | | ||
y2014520132 | 多相反应过程的数值模拟 | 32 | 2 | 考查 | 材冶学院 | | ||
y2014520133 | 金属表面工程技术 | 32 | 2 | 考查 | 材冶学院 | | ||
y2014520134 | 化工热力学 | 32 | 2 | 考查 | 材冶学院 | | ||
y2014520083 | 冶金工艺矿物学 | 32 | 2 | 考查 | 材冶学院 | | ||
补修课 | | B110200060 | 化工原理 | 48 | | | 材冶学院 | 备注5 |
B110100103 | 冶金学 | 32 | | | 材冶学院 |
备注1:硕士外语语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语种一致,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
备注2: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课程分为四部分: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 (4学时); 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4学时);学术论文写作(4学时)和学位论文撰写(4学时)。
四个专题讲座由学院统一安排,各专题结束后学生提交课后报告,由各专题讲座教师评定合格与否,四个专题均合格者取得“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的学分。
备注3:取得“学术报告与讲座”的学分可有两种形式:
(1)学生以作者身份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在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或展示学术成果(墙报形式),提供相关参会证明以及经导师签字的会议总结,经教学管理部门核准后,可取得“学术报告与讲座”的学分。
(2)在由学生所在学科或指导教师团队组织的学术研讨会上,做专题学术报告二次及以上,提供由研讨会组织者签字的报告,视为完成“学术讲座”;参加至少6次以上的各类学术报告,使用并提交学院专用表格经报告组织者签字,视为完成“学术报告”。前述两部分材料以班为单位于第四学期末上交,可取得“学术报告与讲座”的学分。
备注4: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
备注5:本科期间未修过指定课程的硕士研究生须补修。
(二)学分要求
修课最低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学分不低于20学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各1学分,由学科统一组织考核。
五、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综述报告
根据论文的研究方向查阅国内外与之相关的文献,系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发展动态。综述报告引用的文献不少于50篇。
综述报告的内容包括:国内外同行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拟解决的问题、选题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等。
(二)开题报告
论文选题坚持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第2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报告要求研究目标明确、方案具体可行和进度安排合理。开题报告严格把关,通过后方可进入论文工作。
组织形式:学科统一组织。考核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级评价结论,合格者取得1学分。
(三)中期检查
第4学期的4月底前,完成对包括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完成情况以及学术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检查。
组织形式:学科统一组织。中期检查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如中期检查不合格,需根据提出意见进行修改,并于限定期限内提出重新考核申请。中期考核不超过2次。
(四)学术研究成果要求
研究生申请提前答辩需满足以下条件:
1、硕士论文开题完成1年后方可组织答辩;
2、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SCI检索的论文1篇(必须见刊)。
(五)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1.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完成并通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研究成果要求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成绩合格,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要求独立完成。研究内容坚持创新性,研究手段坚持先进性,研究方法坚持科学性,研究体系坚持系统性。
论文写作要求结构合理、数据处理准确、格式规范和语言通顺流畅,文字表达体现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具体参照《东北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与提交归档论文的基本要求》、《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