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姜周华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3.10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职称 | 教授 | 职务 | 特殊钢冶金研究所所长 |
办公电话 | 024-83686453 | ||
电子邮箱 | jiangzh@smm.neu.edu.cn | ||
学习工作经历: 学习经历 1979.09-1983.07 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本科生 1983.09-1986.06 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硕士生 1995.09-2000.03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博士生 工作经历 1986.07-1987.10 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助教 1987.11-1988.12 意大利材料研发中心访问学者 1989.01-1993.09 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讲师 1993.10-2000.05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室主任、副教授 2000.06-2015.11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所长、教授 2015.12-2018.12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钢铁冶金系系主任、教授 2019.01-至今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特殊钢冶金研究所所长、教授
| |||
主要研究方向: 1. 特殊钢冶金 2. 电渣冶金 3. 电弧炉炼钢 | |||
近年讲授课程: 1. 特种冶金 2. 特种钢及特种合金 3.合金钢冶炼 4.特殊钢及特种冶金技术 5.特殊钢材料学及其冶金原理 6. 特殊钢冶炼基础 7. 冶金前沿 | |||
所在团队情况: 特殊钢冶金研究所目前有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4名、讲师4名,博士后1名,实验室管理和技术人员8名,在读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80余人。 本团队是开展高品质特殊钢和特种合金的基础理论、工艺装备、产品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依托特殊钢先进冶金工艺和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特殊钢电冶金专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端金属材料冶金与加工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和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东大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工专项、国防预研等一系列国家重点项目,围绕(1)高品质特殊钢和特种合金的冶炼、凝固、加工和热处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材料设计和服役性能的研究;(2)特殊钢生产流程以及初炼、精炼和连铸/模铸工艺和产品质量控制,特殊钢加工和组织性能控制;(3)真空感应熔炼、电渣重熔、真空电弧熔炼、加压熔炼和等离子熔炼等特种冶金技术开展系统性、前瞻性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使东北大学的特殊钢冶金方向达到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水平。涉及不锈钢、耐热钢、工模具钢、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超高强度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和精密合金等品种。在电渣重熔、不锈钢冶炼和品种开发以及钢中夹杂物控制技术等方面优势突出,目前特殊钢加压冶金技术是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方向。 团队完成了200余项政府和企业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解决了我国重大装备所需高端材料制备的系列“卡脖子”技术,创造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18余项,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项,获IEC1906国际标准奖(中国首次)。授权发明专利120余件,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1部。 | |||
人才培养情况: 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160余名。 | |||
科研项目情况: 30多年来,共主持或参与完成200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重点5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其中项目负责人1项),863项目5项,国家支撑计划2项,国家技术创新项目2项。承担了许多以宝钢、太钢、鞍钢、中信泰富特钢、东北特钢等为代表的50多家大中型企业的合作课题。在洁净钢冶炼、炼钢自动化、不锈钢冶炼、特殊钢连铸、特种熔炼、特殊钢品种开发、大型特种冶金装备和炼钢中试设备研制及其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尤其在电渣重熔和不锈钢方面成果卓著。大量成果推广应用,为企业创造了数百亿元的经济效益。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 代表性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7YFB0304200,长型材智能化制备关键技术,2017/07-2021/06,8269万元,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联合基金项目,U1908223,微量稀土和镁协同处理对超高强度钢洁净度和组织性能的影响,2020/01-2023/12,256万元,项目负责人; (3)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XLYC1802101,基于硼和稀土复合处理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凝固和热加工特性的基础研究,2020/01-2022/12,100万元,项目负责人;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重点项目,U1860204,基于硼和稀土复合处理的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凝固和热加工特性的基础研究,2019/01-2022/12,320万元,项目负责人;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434004,高品质特殊钢加压下熔炼和凝固的基础研究,2015/01-2019/12,340万元,项目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军民共用重大研究计划),U1435205,高品质特殊钢加压下熔炼和凝固的基础研究,2015/01-2018/12,160万元,项目负责人;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铁联合重点项目,50534010,高氮不锈钢中氮的作用机理及对性能的影响,2006/01-2009/12,170万元,项目负责人; (8)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2012AA03A502,先进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关键叶片和护环钢开发,2015/01-2019/12,600万元,项目负责人; (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子课题,高强度弹簧钢及切割钢丝关键技术开发及示范应用,执行时间:2016/07-2020/12,107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10)军工项目GF专项,****钢高纯净熔炼技术研究(涉密),2012/01-2015/12,743万元,项目负责人。 | |||
论文著作: 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部。 代表性论文专著: (1)姜周华,董艳伍,耿鑫,刘福斌. 高品质特殊钢电渣重熔技术.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21; (2)姜周华,战东平,刘立忠,李鸿儒,朱红春,姚聪林.电弧炉炼钢直接轧制短流程与智能化技术.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21; (3)姜周华,董艳伍,耿鑫,刘福斌. 电渣冶金学,科学出版社, 2015; (4)姜周华. 电渣冶金的物理化学及传输现象.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0; (5)李花兵,姜周华,冯浩,朱红春. 高氮不锈钢. 科学出版社, 2021; (6)李阳,姜周华,李花兵,范光伟. 炼钢过程中的夹杂物. 科学出版社, 2016; (7)Jiang Zhouhua*; Xu Guang; Li Yang; Li Huabing; Lv Jianbo, Effect of ultra-high magnesium on SKS51 liquid steel cleanliness and microstructure,ISIJ International, 2019/59(7)/1234-1241; (8)Jiang Zhouhua*; Hou Dong; Dong Yanwu; Cao Yulong; Cao Haibo; Wei Gong, Effect of slag on titanium, silicon, and aluminum contents in superalloy during electroslag remelting,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2016/47(2)/1465-1474; (9)Jiang Zhouhua*; Cao Yulong; Dong Yanwu; Hou Dong; Cao Haibo; Fan Jinxi ,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electroslag casting with liquid metal for producing composite roll,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6/87(6)/699-711 (10)Jiang Zhouhua*;Han Jipeng, et al. High temperature ductility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property of novel tin-bearing economic 17Cr-x Sn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Ironmaking & Steelmaking, 2015/42(7)/504-511; | |||
教学奖励: (1)2021年团队荣获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2021年被辽宁省总工会授予“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 (3)2021年荣获东北大学“优秀教职工共产党员”称号; (4)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5)2020年荣获沈阳市“市长特别奖”; (6)2020年荣获“东北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7)2020年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 (8)2016年荣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9)2007年荣获“沈阳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 (10)2004年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1)2004年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 (12)2004年荣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13)2002年荣获东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14)1999年荣获东北大学“优秀党员”称号; (15)1997年荣获沈阳市“优秀教师”称号。 | |||
科研奖励: (1)2019年“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2)2014年“先进铁素体不锈钢关键制造技术与系列品种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 (3)2006年“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新技术开发与创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9; (4)2006年获由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发的“IEC 1906 AWARD”(国际标准奖),排名唯一; (5)2020年获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颁发的“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排名唯一; (6)2020年获由中华国际交流基金会评选的“第四届杰出工程师奖”,排名唯一; (7)2021年获由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称号; (8)2020年“高性能系列超级不锈钢关键制备技术开发及应用”获辽宁省科学科学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9)2018年“高品质特殊钢绿色高效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10)2017年“高等向性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钢X10CrNiMoV12-2-2生产技术研究”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5; (11)2017年“炼钢前沿技术研发与装备集成创新”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12)2016年“鞍钢自主创新中试炼钢平台建设及自主关键技术集成”获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 (13)2011年“转炉连铸大方坯高质量特殊钢工艺技术研究”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5; (14)2007年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排名第1; (15)2007年“抚钢2#生产线洁净钢生产工艺技术攻关”获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排名第2; (16)2006年“电渣重熔炉设备两项国际标准研制”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 (17)2005年“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新技术开发与创新”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10; (18)2004年“抚钢2#生产线洁净钢生产工艺技术攻关”,获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2; (19)2004年“本钢纯净钢冶炼工艺技术优化和短线新品种开发”,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 (20)2004年“抚钢2号生产线洁净钢生产工艺技术攻关”获辽宁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2; (21)2004年“本钢纯净钢冶炼工艺技术优化和短线新品种开发”,获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3; (22)2001年“防潮活性石灰粉剂的研制与应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3。 | |||
社会兼职: 担任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乌克兰国立冶金大学名誉教授,国际电工学会IEC/TC27技术委员,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副主任、特殊钢分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联合结构钢副主任委员,《钢铁》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和《特殊钢》杂志编委。担任鞍钢和中钢邢机2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鞍钢北京研究院和邢台钢铁公司的特聘专家。 | |||
个人寄语: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