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彭建平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79.6 | 政治面貌 | 九三学社社员 | |
职称 | 副教授/硕博导 | 职务 | 无 | |
办公电话 | 024-83680508 | |||
电子邮箱 | pengjp@mail.neu.edu.cn | |||
学习工作经历 2007.12至今,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冶金学院,科研与教学 2013.11-2016.09,中电投青铜峡能源铝业,博士后(合作导师:刘奎仁教授/牛庆仁教授) 1997.09-2009.07,东北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导师:冯乃祥教授) | ||||
研究方向 主要围绕铝电解节能减排开展研究 1)基础[熔盐性质,电极过程,多物理场模拟] 2)应用[铝电解节能,长寿命槽,炭渣/铝灰/废电解质资源化,大数据-知识-生产力] 3)前沿[低温铝电解,铝电解阴极材料,概念槽(Concept Cell)] | ||||
近年讲授课程 1)本科课程--铝冶金、冶金实验研究方法、冶金学、创业基础、环境概论等 2)硕士课程--真空冶金 3)企业培训--铝电解基础、铝用炭素材料、铝电解前沿技术、电解槽寿命等 | ||||
所在团队情况 轻金属冶金研究所隶属于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冶金工程。 研究所可追溯到中国铝工业之父邱竹贤院士课题组,被誉为世界四大轻金属基础研究中心(挪威科技大学、斯洛伐克科学院、奥克兰大学和东北大学)之一,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熔盐化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在轻金属冶金、材料和能源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铝冶金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
人才培养情况 近3年培养硕士6名[毕业去向:攻读博士(2)、科研院所、教育、机械行业)]。 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2019、2020、2021),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2021)。 2022年拟招2名硕士研究生[080600冶金工程、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085600材料与化工(研究方向01冶金工程)]。拟招1名博士研究生[080600冶金工程]。 欢迎勤思考、勇挑战、乐钻研、善总结的同学加入(pengjp@mail.neu.edu.cn)。 | ||||
| ||||
论文著作 1)论文 2016年至今在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合作发表51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检索31篇(JCR一区/二区24篇),国内期刊24篇。 美国TMS学会推荐1篇入选Wiley出版“Essential Readings in Light Metals-Aluminum Reduction Technology”。 2)译作 Morten Sorlie, Harald A. Oye著,彭建平,王耀武,狄跃忠,冯乃祥译,Cathodes in Aluminium electrolysis铝电解槽阴极(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633千字,2015年。 3)专利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项;加拿大、欧盟授权专利2项。 | ||||
教学奖励 东北大学本科生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 东北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 ||||
科研奖励 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 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 美国TMS(轻金属-铝电解技术奖) | ||||
社会兼职 招生宣传、学习辅导、就业推荐、论文撰写与投稿建议等(无偿)。 教师志愿者协会成员。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中国稀土学会会员,美国TMS会员。 《材料与冶金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期刊的论文审稿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英文版)、《工程科学学报》青年编委。 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硕士论文评阅人。 某些部委/省/市科研项目(基金)评审、建议、技术鉴定等。 | ||||
个人主页 http://faculty.neu.edu.cn/pengjianping/zh_CN/index/79328/list/index.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