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杜涛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64.3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职称 | 教授/博导 | 职务 | 冶金学院副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主任,工业生态学与节能减排研究所所长 |
联系电话 | 13998833515,024-83672218 | ||
电子邮箱 | dut@mail.neu.edu.cn | ||
学习工作经历: 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副主任、所长、主任、副院长等。 | |||
主要研究方向: 工业系统节能减排,CO2捕集与利用(CCUS),低碳能源与低碳技术(碳达峰碳中和),物质流能量流协同优化与智能管控,工业生态学,储能技术,资源循环与污染防治。 | |||
近年讲授课程: 本科生: 1. 工业生态学(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2. 能源利用与系统工程(东北大学精品骨干课程) 3. 燃料及燃烧 研究生:系统节能理论与技术 | |||
所在团队情况: 工业生态学与节能减排研究所(团队),所长、团队带头人。 团队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讲师1名、博士后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70余名。 | |||
人才培养情况: 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4-6人/届,培养硕士研究生86人,博士研究生16人。 此外,每年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互联网+”等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屡创佳绩,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0余项。 | |||
科研项目情况: 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973项目“城市生态工业复合体系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863项目“流程工业能效分析与运行优化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程化技术集成”,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辽河流域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能量流网络模型与能源管控技术研究”、“钢铁流程综合能效提升及绿色化智能化协同机制”、“长型材智能化制造过程基础研究”、“棒线材直接轧制智能化负能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粉煤灰基沸石CHA制备及其分离工业废气中CO2的基础研究”、“钢铁工艺流程环境负荷评价体系的研究”,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钢产量及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减排的战略研究”、“降低基础材料行业资源消耗、废物排放的战略研究”,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钢铁企业多流耦合能源系统协同管控技术研究”、“辽宁省资源消耗、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研究”,沈阳市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等数十项。 | |||
论文著作: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百余篇,近五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EI论文1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10余篇。其中,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影响因子:10.652)、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影响因子:9.038)、Journal of Clean Production(影响因子:7.246)、Chemical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5.996)、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影响因子:5.993)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 主编出版教材1部,专著1部,副主编出版教材、专著2部。 | |||
教学奖励: 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东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 辽宁省教学名师,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东北大学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 |||
科研奖励: 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环境保护科技成果1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 | |||
社会兼职: 中国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产业生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高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冶金》编委等。 | |||
个人寄语: 教育,应该有灵魂、有温度!“它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心守护、陪伴学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