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于庆波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6年10月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职 称 | 教授 | 职 务 | 所长 |
办公电话 |
| ||
电子邮件 | yuqb@mail.neu.edu.cn | ||
学习工作经历: 2005.12~ 现在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3.06~2005.11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教授 1997.06~2003.05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副教授 1996.10~1997.05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系,讲师 1994.09~1996.09东北大学冶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1989.03~1994.03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系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1987.09~1989.01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系硕士研究生 1983.09~1987.07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系本科生,学士 | |||
主要研究方向 (1) 流程工业节能理论与技术 (2) 能源高效转化与清洁利用 (3) 低碳能源开发 (4) CO2分离、控制及利用 (5) 工业有害气体减排 | |||
近年讲授课程 (1) 传热学(本科生) (2) 计算传热学(硕士生) (3) 高等传热学(博士生) | |||
所在团队情况 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 | |||
人才培养情况 指导博士、硕士生120余名,108人毕业,其中1人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3人获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6人获东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人获东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获美国TMS年会优秀论文奖,10余人次获辽宁省、沈阳市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奖励。 | |||
科研项目情况 1. 协同品质调控的熔渣高效余热回收技术及装置(2017YFB060360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2020,520万,负责人 2. 高温固体散料余热回收及换热强化技术研究(XLYC1802003),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项目,2019~2021,100万,负责人 3. 类钙钛矿氧化物中低温下化学链制氧机理的研究(515760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2019,直接经费64万,负责人 4. 高温散料热传导余热回收装备研发及产业化(BA2017078),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2017~2020,900万,技术负责人 5. 基于物质流、能量流分析的固废处理系统工艺参数优化(CSTC2018JSZX-CYZDX0100),重庆市产业类重点研发项目课题,2018~2020,60万,负责人 6. 冶金渣余热高效回收及其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2013BAA03B0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013~2015,150万,负责人 7. 冶金渣余热回收及碳资源协同转化制取合成气的研究(5127406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万,2013~2016,82万,负责人 8. 液态冶金渣高温显热回收的关键技术研究(2006AA05Z209),国家863课题,2006~2009,89万,负责人 9. 转杯-流化床法回收融态渣高温显热的应用基础研究(50574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2008,26万,负责人 10. 轧钢加热炉富氧燃烧数值仿真与试验研究,鞍钢集团合作项目,2019~2021,99万,负责人 | |||
论文著作情况 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教材2部、专著1部。 | |||
教学、科研奖励 1. 高炉熔渣离心粒化、移动换热高效热回收系统集成技术、装备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2017 2.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省特聘教授,2018 3. 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20 4. 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8 5. 辽宁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7 6. 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6 7. 东北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2019 | |||
社会兼职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节能减排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金属学会能源与热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